查看原文
其他

7300多年前的我,是淮河的孩子

蚌埠日报 2023-09-07


“你是谁?来自哪儿?”

静静地躺在蚌埠市博物馆的展厅里,

每天我都会与一个个现代人迷惑探询的眼神对视。

我微微一笑,

思绪有时会飞回7300多年前

河水汤汤、水草丰美的河岸边,

那是一个“多元一体”的

中国史前文明散落发展的“淮河故事”。

跟你们中很多人一样,

我也是淮河的孩子。



1986年,在蚌埠市双墩村,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先民生活群落。这些新石器时代生活在淮河北岸的“老祖宗”们,能制作石斧、蚌刀等工具,还用陶土烧制成器具,并用原始的艺术观念和表达手法创造大批刻划符号和泥塑艺术品。我叫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,是那次出土的双墩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“宝贝”。



将我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,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徽队领队张东为我代言:高6.3厘米,宽6.5厘米,只有拳头大小,但是眉目鲜明、形象传神、造型精致,这说明双墩“艺术家”具有很强的艺术观察力和表现力。泛着点点晶光,是先民在捏制的陶泥里别具匠心地掺上了云母和石英粉末,烧制成型后光彩熠熠,提高了美观度。张东说,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材质,在新石器时代陶塑艺术品中非常罕见。



先民或以石为笔,以泥为纸,勾画了我。我睁着大眼睛,张着嘴巴微微笑,饱含着温情脉脉的问候。彼时,制作我的那位艺术家,欢快地、舒心地刻画着我,也在刻画他自己。这是作者的自画像也说不定呢。他眉弓粗弯,额心纹饰,眼睛炯炯有神,鼻子扁平微翘。脸颊上有连成斜线的10个圆形纹刺。他们的纹刺,可能对应着源于日月星辰、高山大川等自然力量的符号观念……穿越7000多年后,我的纹刺、我的微笑,蕴含朴素的原始崇拜,依然氤氲着奇异隐秘的气息。


在双墩“老家”,和我一起出土的600余件刻划符号陶器,符号内容除日月、山川等自然景观,还有狩猎、捕鱼、网鸟、种植、养蚕、编织、饲养家畜等生活主题。



我们带着“人类童年艺术期”的耿直与稚嫩,体现了双墩先民对于天地自我的认知和对于美的追寻。这些凝固在物态上的观念意识和艺术创作,积淀了丰厚的社会价值和内容。人类的理性和想象力,在淮河边的史前家园已得到充分施展。


现代人常说,走千走万,不如淮河两岸。双墩先民创造了我,创造了丰富的双墩文化,填补了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史前文化的空白。淮河中游早期文明曙光,透过我的“面孔”璀璨绽放。


我是谁?我是一个远古的召唤、一个尚未完全解开的谜题,吸引现代人继续深入发掘、追寻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奇妙文明故事。
往期推荐

蚌埠321路公交车能否办公交月卡?权威回复来了…

“在家门口就能学,还是专业老师教,太好啦!”

明确了!继续延长4个月

加速!加速!加速!

名单公布!蚌埠在列!

1600个名额!下周一起报名,报满即止

教育部发布重要信息!事关高考

蚌埠: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,“兜”住群众幸福感!

速看!最新提醒!明天起…

蚌埠⇄宁波:开放之路 互通共赢


来源:安徽日报

编辑:徐捷

校检:司从建

审核:朱素贤


今日推荐走千走万,不如淮河两岸

亲们点支持下

↓↓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